分享免费的编程资源和教程

网站首页 > 技术教程 正文

导弹院冯晶:用“匠人品质”打造精品电装

goqiw 2024-12-18 13:42:10 技术教程 57 ℃ 0 评论

人的行动受大脑意识支配,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对产业工人而言,最终影响的不仅仅是商品的产量,更是商品的灵魂——质量与品质。

——英国经济学家 本·法因

已经过了下班时间,走近电装分厂冯晶的工作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摆放整齐的电装工具。双鬓渐白的冯师傅还在埋头填写今天的产品质量记录。这个习惯,从她参加工作开始已经坚持了25年。

“测试通过”与“咱得学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电装行业中,静电损伤可谓电子元器件的“隐形杀手”,每年都会造成巨额损失。冯师傅每天早上到岗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徒弟按照规定进行防静电检查。“防静电腕带测试通过!”“烙铁接地电阻测试通过!”“检查静电引发因素!”……多年的坚守,换来的是冯师傅带领的团队无一起产品静电损伤事故发生。

导弹院成立电装分厂后,冯师傅看到生产线购进了更加现代化的电装设备,回到组里,她告诉组员们:“这么些好设备,咱得赶紧学!”在她亲自带领下,布线组的组员们集体向工艺人员拜师。仅仅一个月,大家便熟练掌握了多种设备的使用方法。为了积累操作经验,冯师傅一有时间就让工艺人员传授“秘籍”,并记录在她的“匠人手记”里。俗话说,“厚积薄发”,有一次,总装厂技术人员带着一件总体电缆到电装现场,要求紧急排故。主管工艺人员刚好出差不在。冯师傅主动请缨,在了解产品故障现象后,她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利用X光机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一阵麻利的剥线、成型、镀锡、清洗、热缩,电缆故障被快速排除,得到了总装厂技术员的高度评价。

“我真是没啥说的了!”

某产品试制中,由于一个舱段设计为开放式结构,对布线要求极高。研究所的布线师傅看了这个样机后,留下一句话:“这种结构太过紧凑,对布线要求过高,没法操作!”设计人员只好带着样机到电装分厂求助。看到设计人员满面愁容,冯师傅和蔼地说:“小伙子,让我来看看。”经过仔细询问产品的工作指标及环境,并对设计图纸进行认真消化后,冯师傅对样机进行了布线。一天后,当设计人员将冯师傅布线的产品交给研究所的布线师傅后,对方竖起大拇指,只说了一句话:“我服了她了!”

几天后,冯师傅到总装厂办事,恰巧看到机装师傅正在对她前几天布线的那套样机进行对接。冯师傅看了一会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下班后,冯师傅脑子里还在不停地琢磨,半夜12点多,冯师傅给设计人员发了条短信:“小张,我认为总装对接时会对线缆扭曲过度,产生过大应力,明天我来找你,一起去看看。”第二天,冯师傅和设计人员一起来到总装厂,检查产品线缆时,果然发现由于过度扭曲,一个麻花针插头引线已在根部发生断裂。设计人员一时想不出好的处理办法。冯师傅提出建议:增加线卡,提前释放线缆扭曲应力;补充固定——增加线缆根部抗拉强度。这一改进,果然解决了问题,并一直沿用到后续产品生产中。研究所的布线师傅得知后,说道:“我真是没啥说的了!”

“做事不仅要用脑,更要用心”

工作中,冯师傅始终以“一点不虚、一线不差”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技术过硬、作风扎实,确保产品一次装配合格率100%”为目标投入到每一天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她注重从操作细节入手,将质量与创新相结合,先后与班组成员提出并改进了多项装配办法。她总说:“做事不仅要用脑,更要用心,态度好,想法才能巧。”

产品返修中,拆除挠性电缆是大家一直以来普遍认为困难很大的操作,返修中焊盘脱落导致产品报废,曾经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冯师傅凭借多年操作经验,大胆创新操作方法,将电缆整体加热,上下同时一次性拆除。在此后的返修中,该方法成功率为100%,并且缩短了返修时间,在降低返修风险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返修效率。

冯师傅对每件产品都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视技术为艺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敢于创新,拥抱变革。25年来,她记录下了25本厚厚的手记,摞起来足足有一尺多高。这25本手记是她25年默默耕耘的写照,更是她25年砥砺前行的记录。她用匠人的品质不断打造精品,用辛勤的汗水滋养她为之奋斗的热土,用专业的精神引领团队聚力向前!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