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免费的编程资源和教程

网站首页 > 技术教程 正文

3分钟解决80%统计难题(统计题怎么做技巧)

goqiw 2025-04-30 16:46:19 技术教程 2 ℃ 0 评论

三大计数函数实战秘籍,轻松搞定各类统计需求COUNT、COUNTIF、COUNTIFS 这三个公式函数,计数统计虽看似基础,实则是支撑起整个分析大厦的关键基石。无论是严谨的考勤统计,还是复杂的销售分析,掌握正确的计数函数都能让你事半功倍。今天,我们就通过真实的案例,深入剖析 Excel 中三大实用的计数函数,助你成为数据统计的高手。#excel##每天学一点实用excel##Excel从零到一##每天学一点实用excel##Excel技巧##Excel这样玩##职场excel小技巧#

函数语法:COUNT(value1,[value2,...])

value1 是必需参数,代表要计算其中数字的个数的第一个单元格区域或数字。

[value2,...] 是可选参数,最多可包含 255 个要计算其中数字的个数的单元格区域或数字。

COUNT 函数的作用就是数一下你指定的那些单元格里,有多少个是数字。它只认数字,像空着的单元格、写着文字的单元格、TRUE 或者 FALSE 这样的逻辑值,还有错误值什么的,它都不管,只专心数数字的个数。比如说你让它统计某一列里数字有几个,它就会把这一列里是数字的单元格数出来,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个。

实际案例:

COUNT 函数主要用于统计数字的个数。在我们的员工信息表中,比如统计工资列的数字个数,使用公式`=COUNT(D2:D7)`,就会返回 6,因为工资列(D 列)正好有 6 个数字。而如果对学历列(F 列)使用`=COUNT(F2:F7)`,结果会返回 0,这是因为学历列的内容都是文本,COUNT 函数对文本是不进行统计的。

函数语法:COUNTIF(range,criteria)

range 必需参数,表示要计算其中满足条件的单元格数目的单元格区域。

criteria 必需参数,定义要统计的单元格所满足的条件,其形式可以为数字、表达式、文本或单元格引用。

COUNTIF 函数呢,是在你指定的一堆单元格(一个区域)里,按照你给的某个条件,去数一下有多少个单元格符合这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比如 “大于 50”;也可以是一段文字,比如 “苹果”;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反正它就会在那片区域里找呀找,把符合你条件的单元格个数统计出来告诉你。比如你想知道某个部门的人数,就把部门列的单元格区域告诉它,再把这个部门的名字设为条件,它就能算出这个部门有多少人了。

实际案例:

想知道销售部有多少员工吗?用=COUNTIF(C2:C7,"销售部")这个公式,就能轻松得出答案:3 人。COUNTIF 函数会在指定区域(C2:C7,即部门列)中,统计满足特定条件(“销售部”)的单元格数量。

函数语法:COUNTIFS(criteria_range1,criteria1,[criteria_range2,criteria2,...])

参数说明:

criteria_range1 必需参数,在其中计算关联条件的第一个单元格区域。

criteria1 必需参数,条件的形式为数字、表达式、文本或单元格引用,可用来定义 criteria_range1 中哪些单元格将被计算在内。

[criteria_range2,criteria2,...] 可选参数,最多可包含 127 个区域及其关联条件。

COUNTIFS 函数比 COUNTIF 函数更厉害一些,它可以同时满足好几个条件来数单元格的个数。你要给它好几组东西,一组是一个单元格区域和对应的一个条件,而且可以有好多组。它会在这些区域里,同时看是不是满足所有对应的条件,只有当所有条件都符合的时候,这个单元格才会被算进去。比如你想知道某个部门里,在特定年份入职的员工有几个,那就把部门列作为一个区域,部门名字作为一个条件,再把入职年份列作为另一个区域,特定年份作为另一个条件告诉它,它就会把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单元格个数统计出来。或者你想统计学历是本科及以上且工资小于一定数额的人数,就可以设置好几组条件让它去判断和统计,最后把符合所有条件的人数算出来告诉你。

实际案例:

在分析工资数据时,想找出工资大于等于 6000 的员工数量,=COUNTIF(E2:E7,">=6000")这个公式就派上用场了,结果返回 2 人。

对于更复杂的条件,如统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工资小于 6000 的员工人数,我们可以使用多个 COUNTIFS 函数相加的方式:=COUNTIFS(F2:F7,"*本科",E2:E7,"<6000") +COUNTIFS(F2:F7,"*硕士",E2:E7,"<6000") +COUNTIFS(F2:F7,"*博士",E2:E7,"<6000")

结果返回2人,分别是张三和王五。

高阶技巧:函数应用的进阶之路

1.通配符应用:使用=COUNTIF(F2:F7,"*本科"),可以统计所有学历为本科的人员。通配符“*”在这里起到了模糊匹配的作用,让统计更加灵活。

2.日期条件:如果要统计近三年(2020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入职的员工人数,=COUNTIFS(D2:D7,">=2020-1-1",D2:D7,"<=2022-12-31")这个公式就能满足需求。

3.排除统计:想知道非技术部的员工人数吗?=COUNTIF(C2:C7,"<>技术部")这个公式可以帮你实现,它会统计部门列中不是“技术部”的单元格数量。

常见误区:避坑指南要牢记

1.COUNT 不统计逻辑值:TRUE 和 FALSE 这样的逻辑值,COUNT 函数是不会计入统计的,大家在使用时要注意哦。

2.条件区域需等长:在使用 COUNTIFS 等函数时,所有的条件区域必须包含相同的行数,否则可能会得出错误的结果。

3.文本条件要加引号:当条件是文本时,比如“销售部”,一定要加上双引号,写成"销售部"`,不然公式可能无法正确识别。

掌握了这三个强大的计数函数,基本上可以解决 80%的日常统计需求。建议大家收藏本文中的示例表,亲自上手操作,感受不同参数组合带来的统计效果变化,相信你在企业数据分析的道路上会越走越顺!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在实际应用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本来这篇文章在下午6:00就要发布的,奈何头都想大了,硬是写不出来,整到23:00才发布。

Tags: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