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1 目的
指导软件项目组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测试。
1.2 范围
本指南适合XXX.。
2 集成测试策略和方法
2.1 测试设计技术与策略
进行软件集成测试的测试用例包括白盒法、黑盒法等多种设计技术。软件集成也有多种不同的策略。这些策略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
A) 非增量方式
先测试好每一个软件单元,然后依次集成在一起再测试整个程序。本方式是一种很直接、原始的集成方式,它把所有通过单元测试的模块一块儿地全部集成在一起,直接集成为软件系统,并对它进行测试。
采用这种方式的原因是期望它可以带来方便的、快捷的集成效果。但这种方法遭到广大测试专家的批评,普遍认为它会引起混乱,且难以确定错误源的位置。
B) 增量方式
逐步把一个要被集成的软件单元或部件,同已测试好的软件部件结合起来测试。增量方式主要包括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自顶向下与自底向上相结合等方式。
增量方式的优点是:占用人工少;可以较早发现模块接口错误;容易排错;测试效果好,比较彻底。
增量方式的优点:占用机器时间少;有利于并行开发。
2.2 自顶向下方法
自顶向下集成法是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集成软件的方法。按照控制的结构,从主控模块开始,向下地逐个把模块连结起来。把附属于主控模块的子模块等集成起来的方式有“深度优先”与“宽度优先”两种集成方法。
A)深度优先法:先把结构中的一条主要的控制路径上的全部模块逐步集成起来(主要路径的选择与特定的应用特性有关,多少带有主观随意性。)然后再连接其它的控制路径。
B)宽度优先法:是从结构的顶层开始逐层往下集成。
集成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主控模块用作测试驱动器。直接附属于主控模块的各模块全部用桩模块代替。
按所选的集成法(即深度优先法或宽度优先法)每次用一个真模块取代一个附属的桩模块。
当装入每一个真模块时都要进行测试。
作完每一组测试后又再用一个真模块代替另一个桩模块。
可以进行回归测试(即重新再作过去作过的全部或部分测试),以便肯定没有新的错误发生。
2.3 自底向上方法
自底向上集成方法是从软件结构中最底层的、最基本的软件单元开始进行集成和测试。这样,在逐步向上集成过程中下层模块总是存在的,也就是不再需要桩模块了,但却需要调用这些模块开展工作的驱动模块。
自底向上集成可以按下列步骤实施:
1、低层的模块组成簇,以执行某个特定的软件子功能。
2、编写一个驱动模块作为测试的控制程序,和被测试的簇连在一起,负责安排测试用例的输入输出。
3、对簇进行测试。
拆去各个小簇的驱动模块,把几个小簇合并成大簇,再重复做1、2及3步。这样按软件结构逐步向上集成。
2.4 “三明治”方法
自顶向下测试的主要优点是能较早显示出整个程序的轮廓。主要缺点是,当测试上层模块时使用桩模块较多,很难模拟出真实模块的全部功能,实部分测试内容被迫推迟,直至换上真实模块后再补充测试。
自底向上测试从下层模块开始,设计测试用例比较容易,但是在测试的早期不能显示出程序的轮廓。
针对自顶向下、自底向上方法各自的优点和不足,人们提出了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相结合,从两头向中间逼近的混合时集成方法,被形象地称之为“三明治”方法。其具体步骤为:
A) 对上层模块采取自顶向下测试;
B) 对关键模块或子系统采取自底向上测试。
C) 混合式的“三明治”方法,综合了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方法的长处。
集成测试报告
1 测试任务名称及内容
【简要描述本次测试任务的名称、测试依据、内容及目的。】
2 测试环境
【描述测试环境。指出测试环境与实际运行环境的差异,分析说明差异对测试结果可能带来的影响。】
3 软件版本信息
【描述已经完成测试的各版本,以及版本间的差异。标明最后通过集成测试的版本。】
4 测试充分性评价
【根据测试计划规定的充分性原则,对测试的过程做作出充分性评价。指出未被充分测试的特性或特性组合,并说明理由。】
5 测试结果及分析
5.1 测试结果
【对照测试计划中设定的测试内容,填写测试结果。同时要求以附录表格《XXX集成测试未解决问题明细表》形式,对测试中未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提供给集成测试报告评审人评审。】
5.2 结果分析
【通过缺陷管理数据库记录的支撑,对测试情况做如下几方面的分析。】
1. 测试项与它们的设计说明之间的差别;
2. 测试用例通过率;
3. 测试覆盖率;
4. 缺陷解决率;
5. 缺陷程度分布图;
6 活动总结
【总结主要的测试活动和事件。总结资源消耗数据,如:人员的总体水平,测试所用的工具软件,每项主要测试活动所花费的时间。】
7 测试结论
【根据制定的集成测试计划中设定的通过准则,判定该集成测试是否通过。】
8 批准
【规定本报告必须由谁审批(姓名和职务)。】
附录一:集成测试未解决问题明细表
表格填写说明:
1. 问题描述:在进行问题描述时,说明操作步骤,出现了什么现象。
2. 问题提交者:发现问题人。
3. 提交时间:问题反馈到缺陷数据库中的时间。
4. 严重级别:在缺陷管理数据库中标明的问题严重程度。
5. 项目组未处理原因:项目组未处理该缺陷的原因,项目组无反馈时,填写“无反馈”。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